寻脉千年,筑梦未来

时间:2025-07-10  浏览:17

2025年7月7日上午,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建筑系“筑梦际口 乡韵新章”实践队怀揣着对古建筑的热爱与追求,踏上了前往沙县东门古街的旅程,开展了一场以“寻脉千年,筑梦未来”为主题的古建筑探访与保护社会实践,以专业视角破解历史密码,用青春力量赓续文化薪火。

实践队与村民共话古街记忆

实践队来到沙县东门古街,通过走访以及与村民交流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地古建筑保护和利用现状,全面分析下东门古街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发展成果及文化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地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相关建议。 

触手可及的市井烟火——街区入口建筑

当地的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带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街。刚走进古街,木制结构的牌坊门楼便映入眼帘。屋顶翘角仿苏派亭顶,古朴宏伟。仰头细看,檐角的雕花虽历经风雨,仍能窥见往昔精致。这里是古街的“门面”,也是游客踏入历史的起点。沿着青石板路前行数步,真君堂前的甘泉井赫然在目。五角形井口、石窟井底,护栏上“隆庆丁卯”的石刻清晰可辨。俯身望去,井水映出斑驳光影,仿佛诉说着百年间居民取水、浣衣的日常

转角遇见的人间滋味——曲巷里的烟火日常

接着,我们来到了曲巷。曲巷在清代叫梯云巷,民国后因蜿蜒曲折得名,曾是沙县最具市井烟火气的地方。连接着东门古街的不同区域,是沙县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烟火气”街巷之一。巷道蜿蜒百米,有八处拐弯,最宽处三轮车可轻松通过,最窄处两人并排有点困难。 曾经的曲巷,有许多小作坊和店铺,沙县酒厂也在此,生产的虬凤牌玉露酒闻名。如今的曲巷已成为网红打卡地,特色小店琳琅满目,有壹号茶馆、青年驿站、饭否、熹兰小院、棠心酒肆等,汇聚了小吃、茶艺、奶茶等多种业态。

步步深入的古韵长廊——街区核心建筑

实践队穿过曲巷,东大路37号宅邸——这座清代建筑以典型闽派风格展现在眼前。木雕门窗上的花鸟图案栩栩如生,砖石墙上的浮雕讲述着古老传说。如今作为茶文化展示中心,推门而入,茶香与古建韵味交织,重现沙县茶叶贸易的辉煌。拐进建国东巷,郑氏祠堂气势恢宏。雕栏画栋间,家族兴衰的故事仿佛浮现。屋檐下的斗拱层层叠叠,彰显着传统营造技艺的精妙,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郑氏家族的文化底蕴。

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从课堂走向现实,将图纸上的理论转化为对传统营造技艺的真切认知。作为新时代建筑学子,我们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用专业知识为古建筑保护筑牢根基,以创新思维为文化传承注入活力。


一审:袁月彬 李嘉旭

二审:李鑫 杨婉婷

三审:陈智伟